西双版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甘肃漳县独秀石:一块巨石背后的北宋往事

网络整理 2019-06-14 最新信息
甘肃漳县独秀石:一块巨石背后的北宋往事

独秀石众多的石刻多已漫漶不清

甘肃漳县独秀石:一块巨石背后的北宋往事


独秀石歌石刻拓片

河早已干涸,山也不是当年的山,唯有巨石依旧傲立河边。

漳县城外,一块巨石孑然独立,这就是独秀石。

一石独秀,旷野寂静。这块巨石究竟从何而来?它是天降巨石吗?是谁在它上面留下了一次次游踪。

  旷野巨石

在我们眼中,漳县是一块典型的山区。从兰州出发,过陇西后,我们就从黄土高原迈入了陇南丘陵山区。


甘肃漳县独秀石:一块巨石背后的北宋往事


入眼的都是山,偶尔有些平川,只不过是河边的滩地而已。独秀石在漳县县城西南45里的地方。寻访独秀石是起源于一本书《漳县金石录》,乍一看这本书,我们心中难免有些腹诽,漳县能有多少碑刻,还值得出本金石录。翻阅了这本金石录后,我们才发现,漳县的碑刻真不少,尤其是宋代碑刻很有一些。

独秀石是漳县碑刻中最为独特的一块。出漳县县城向西而行,很快就到了独秀石。实际上,独秀石并不是很显眼,它在漳河边的低洼处,看起来默默无闻,很不起眼。

下了车,我们沿着田间小路而行,走上三四百米就到了。独秀石所在的地方名叫鲈鱼潭。乍一听,这个名字让我们很吃惊,鲈鱼产自南方,西北怎么会有鲈鱼潭呢?

鲈鱼潭是漳县一处很有名的景致,这个景致伴随着一段传奇故事而让乡亲们津津乐道。如今的鲈鱼潭,早已没有往昔的风光,偌大的水面早已干涸。积水成潭的胜景,只留在人们的传说中了。

据说鲈鱼潭的名字是这样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当地有个官员是位孝子,他家在江南一带,可是他母亲想吃家乡的鲈鱼羹。怎么办呢?官员无奈中,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只好来到潭边,哭着向潭水祈祷了一番,然后向潭中撒网捕鱼,谁知捕获了一条大鱼,巨口细鳞和松江所产的鲈鱼相似。鲈鱼潭由此而得名。

鲈鱼潭是否真有鲈鱼存在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至少在千年前,这个名字就有了。

沿着小路而行,四下张望,这里依旧为群山环抱,这里也是两山相夹的一处河川地而已。为了生存,乡亲们不得不向山头开荒。有人途经此地时写道:“行路不离巉石畔,耕田多向碧山头。”可见这里山大石头多。

独秀石是一块完整的巨石,高大约10米,周长约20米。沿着巨石细看,上面的题刻让我们眼花缭乱。漳县的朋友说,巨石上题刻分为多种,有镶嵌的碑石,有直接刻上的诗文,也有大字题刻。最显眼的是清代的“仙迹”二字。

甘肃漳县独秀石:一块巨石背后的北宋往事


 站在巨石下面,我们四下打量,周围除了山就是农田了。如此大的巨石,仅此一块。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想必清人的“仙迹”感慨也由此而来吧!

宋将传奇

沿着巨石转了数圈,我们仔细地读着上面的题刻。岁月久远,有些题刻早已漫漶不清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独秀石所在地形比较独特,正处在咽喉要隘的位置。前面不远两山相交处,就是鲈鱼故关。鲈鱼故关,又名石门关,老百姓称之为石关儿。这里号称陇南锁钥,是横在漳县和岷县之间的一道要隘,古人记载说,这里东维秦陇,西障蕃戎。

民间传说,曾经有位张将军在此驻守,曾破敌于此。当地至今流传着“百马倒破石门关”的传说。当年,这位张将军极其骁勇,和吐蕃人作战时,不幸被枭首。结果他拿了一个羊头按在脖子上继续作战,直到打退敌人。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了,但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

关于张将军,有人说是传说中的人物,也有人说这位张将军确有其人。我曾看到一处记载,说张将军神道碑的部分内容,记载说,张将军是古街(阶)州人,宋时以百骑大破石门关寇。据说张将军死后,葬在附近,朝廷为此追赠张将军为太尉。

张将军的故事折射出,这里频繁的战争,不熄的烽火。朋友介绍说,以前漳河水量充沛时,鲈鱼潭的面积很大,如今鲈鱼潭水早不见了,只剩下缓缓流过的漳河。

绕着巨石,我们蓦然发现了一块题刻上有“鲈鱼潭”三个字,仔细读下来,发现写着“游景叔元祐四年”等字样。元祐是北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共九年。元祐四年就是1089年。这时,正是宋夏激烈交锋的时期。


甘肃漳县独秀石:一块巨石背后的北宋往事


鲈鱼故关

从元丰四年(1081年)开始,宋军兵分三路,进攻西夏,先后攻占了兰州等地,此后宋夏之间大战不断,最多一次西夏人动员了80万人围攻兰州城,数字或许有些夸张,但也说明战事紧张激烈。或许这些题刻和张将军的传说都与这场大战有关。

张载弟子

元祐四年的题记是保存下来年代最早的题刻。游景叔就是游师雄了。在宋代积弱的氛围中,游师雄是为数不多的能文能武的进士。在历史上他以驻守西北前线,提出《绍圣安边策》而闻名。

他为何要到偏远的漳县来呢?游师雄是陕西武功人,景叔是他的字,曾经学于张载,而后考中进士。游师雄大部分的官宦生涯都在西北边塞,当时宋夏对峙,此时的边塞并非盛唐的边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西北的确是同西夏对抗的前线。游师雄曾任德顺军判官,德顺军就在今天静宁一带,名将吴璘、吴玠就是出自德顺军。

游师雄军旅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幕发生在元祐二年,这年吐蕃人和西夏人准备联合进攻熙河(今河州),游师雄想先发制人,但守将比较犹豫,最后他立下军令状,大军才得以出动。游师雄建议,姚兕、种谊兵分两路出击,结果大获全胜。种谊攻破洮州,擒吐蕃首领鬼章及大首领九人,斩首千七百级。游师雄曾为此写过一首诗:“王师一举疾於雷,顷刻俄闻破敌回。且喜将门还出将,槛车生致鬼章来。(《贺岷州守种谊破鬼章二首》)”很快,游师雄就升为陕西转运判官,后为提点秦凤路刑狱。

独秀石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漳县和岷县之间的要隘,这里也是关中通往洮岷地区的要道。游师雄留在巨石上的题记非常简单,有点像今日的人们在景点上留下的“某某到此一游”。在风吹日晒下,巨石上很多石刻早已漫漶不清了,而这块记载游师雄游踪的题记还比较清晰。无独有偶,除了这块题记外,人们还在遮阳山中发现了另外一块和游师雄有关的题记,这是元祐二年他和孙正夫两人游览千丈潭时留下的。这处题记明确无误地写明,时间是元祐二年八月十一日,许多人坚信,这处题记就是游师雄在前往岷州,谋划那次军事行动时留下的。

不经意间,两处题刻为我们保留了一场大战的蛛丝马迹,这也成为游师雄人生的最好注脚。

站在巨石边眺望山头,梯田越修越高,“耕田多向碧山头”,前方鲈鱼故关依旧矗立在那里,在千年前,一身戎装的游师雄就在这条古道上来回奔波,想必阵阵激越的马蹄声,就在空谷中回响……

本文作者:陇先生(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91600980616857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漳县   北宋   甘肃   陇南   漳河   历史   宋哲宗   兰州   宋朝   不完美妈妈   唐朝   陇西   鲈鱼   岷县   清朝   陕西   静宁   吴璘   吴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