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上得了基诺山,入得了原始雨林,《野生厨房》幕后团队竟然这么太空帝国4秘籍野

网络整理 2018-12-24 同城信息

云南,向来不乏影视艺术的关注。它可以是《心花怒放》有着斑驳砖墙的大理,也可以是《千里走单骑》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丽江,还可以是《芳华》年代感十足的蒙自。

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挖掘出云南“野性”的一面,直到《野生厨房》摄制组的进驻,让人们对云南有了崭新的认知。

随着最新两期《野生厨房》的上线,云南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因“看见什么吃什么”而闻名的基诺山,被一一解锁。节目中,被汪涵评价“最野的一餐”,以及格外惊悚的“虫虫大餐”,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发激烈讨论。

不少网友感叹:“《野生厨房》真是越来越野了!”更有人发出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节目组,能把云南玩得这么野?”话题直指节目背后的“野生电视人”——原子娱乐俞杭英团队。

“野性指数”日渐升级,

网友评价“看过《野生厨房》好想去野炊”

其实,评价一部野生料理纪实真人秀是否能恰到好处地触达观众内心,看它能不能成功激发出观众“好想去野炊”的想法就能说明些问题。

对于《野生厨房》的观看体验,也有观众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节目从迷茫到逐渐有趣”。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作为原创模式节目,《野生厨房》毫无复刻范本,始终在“摸着石头过河”。无论对幕后创作团队,还是台前嘉宾来讲,深入自然环境寻踪野味,且要用朴素的镜头语言呈现原生态之美,的确是不小的挑战。

随着摄制组逐步升级摄制地的“野性指数”、MC互动渐入佳境、野生家族厨艺的多维提升,《野生厨房》不仅变得更有野趣,还激发出了观众对于“野味”的向往。

直面眼镜王蛇、徒步淌激流

原子娱乐“野生电视人”究竟有多刚?

《野生厨房》被业内和观众一致评价为很“野”,而幕后的制作团队更“野”。这群面对高温、高压、高海拔、高强度工作环境丝毫不畏惧的“野生电视人”,将生活日常变成了一次次不折不扣的“探险”。

第八期节目中,汪涵、欧弟、姜妍、信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充分体验到了独具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徒步涉溪、砍竹子自制凉棚、搬石头截流捕鱼、竹夹烧烤……在热带雨林中行动,虽难免被蚊虫叮咬,更时不时偶遇蛇类,但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有惊无险,颇具野趣。

但事实上,镜头之外,“趣”之外,更多的则是“险”。从8月份开始筹备到10月份正式录制,节目组的堪景人员共在热带雨林中进行了5次穿越,不下10次踩点,通过一便便亲身体验,这才保证了拍摄过程的相对安全。

节目组选定的能用于生火造饭的热带雨林实验区位于国家级保护区与傣族原始村落的交界处,既保留了雨林的原始风貌,又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丝毫未被外界涉猎的原始森林虽然野性十足,却也为上百人摄制组带来不少麻烦——溪流纵横、毒蛇出没、蚊虫叮咬,猛兽隐藏在阴暗的角落蓄势待发……

在那里,暴雨过后的路面泥泞不堪,从大门进入到达雨林反穿入口,除了需要坐车行进40分钟崎岖山路外,剩下到达拍摄地的一公里必须徒步完成。就连摇臂这样的大型摄影器材,也是靠工作人员一点点人肉背扛进去的。

徒步期间,所有人要趟过两条河。因为开机之前雨林下了几天暴雨,原本仅到脚踝处的水位暴涨到成年男性大腿根部,激流之下,人难以站稳,姜妍也因此一度失足落水。

不仅如此,暴雨过后原本清澈可见鱼的小河变得浑浊,在水下能见度为0的状况下围堰捕鱼,多少影响了节目的观赏性。而浑浊的水下更暗藏水蛭、水蛇等安全隐患,包括导演在内的许多工作人员都被水蛭“偷袭”过。拍摄期间,摄制组还遭遇了眼镜王蛇,堪称惊心动魄。

而且,热带雨林中植被茂盛,大多数区域光线能见度较低,再加上日落之后蚊虫和猛兽肆虐,为了保证安全,摄制组一定要在日落前收工。这就要求摄制组的“先头部队”早上5点前就要进雨林准备,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在原始热带雨林中,现代文明屡屡被掣肘,为拍摄过程制造了许多障碍。例如,由于路狭窄,灯光设备和发电设备不能同时跟进,手持灯和LED灯便成了照明主力。但与此同时,在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中,摄制组也愈发贴近自然,让节目更具野性。

可以说,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极致野性”的差异化审美,原子娱乐团队也不会“豁出去”挑战中国境内唯一举世公认的原始热带雨林。隐藏在足够吸引眼球节目背后的,是“野生电视人”值得被尊重的敬业团队精神。

野味大升级

这是一场对味蕾、对生活的返璞归真

《野生厨房》第九期节目上线正值冬至,就像节目总制片人俞杭英所言,野生厨房用茶入菜,以冬瓜猪肉野菜为馅料,为观众奉献了最合时令的饺子盛宴。

事实上,《野生厨房》的创作意义正在于此,节目带领观众逃离都市喧嚣,在山河雨林、田园旷野间捕捉自然之美,以味蕾为媒介,回溯生活本真,足见创作团队之用心良苦。

许多观众在看过节目后,将话题回归到对“野生料理”的探讨。对定位为“野生料理纪实真人秀”的《野生厨房》而言,这无疑是对创作团队的一种肯定。

最近,不少观众表达了对热带雨林“最野的一餐”和基诺山“虫虫大餐”的兴趣。围绕火箭少女、林俊彦“究竟吃没吃竹虫”“竹虫什么味道”等问题,网友们展开了烧脑猜想。

从首期武隆仙女山的神秘石滩“火锅趴”,到仅用一口铁锅回归最原始烹饪状态的孔(kòng)饭,从抚远的大马哈鱼丸子汤,再到最近两期拥有S++级野味基因的傣味包烧红尾巴鱼、竹夹烤鸡、竹筒鸡汤、小耳黑猪糖醋小排、爆炒竹虫……《野生厨房》在“奔野”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与其说,这是《野生厨房》对野味“仪式感”的不断升级,不如说是一种对味蕾、对生活的返璞归真。

《野生厨房》所呈现的电影级美食视效让人食指大动,几乎每一帧美食镜头都非常“对胃”观众,让人光看画面就有“想吃”的冲动。为了拥有“舌尖上的野味”既视感,原子娱乐团队还特意聘请到专业的美食摄制团队来为画面把关。

如今,网络上流传着多款“《野生厨房》同款美食食谱”,从此便能推断出这档节目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通过多元化的媒介传播,将“野味”转化为贴近百姓生活的日常美食,这无疑是受众对一档节目的最高认可。广泛的受众基础、强劲的“带货能力”让《野生厨房》在美食品类节目中实现了“小火慢炖”般的口碑升级。

可以说,无论对嘉宾和观众来讲,《野生厨房》都是一场美好的相遇,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野生家族在一次次野生冒险中掌握了生火、搜集食材、过滤饮用水、烹煮食物等综合厨房技能的升级,实现难得的二次成长;而对于整日被外卖“荼毒”的都市人来讲,《野生厨房》的存在无疑于为他们打通了生活方式的壁垒,提供“未来究竟该如何生活”的思考空间。

同时,”野生电视人”克服艰难困苦搜寻雨林野味,发掘蕨菜、酸苔、芭蕉花、芭蕉心、酸叶、五桠果等食材的野生之美,成就“最野的一餐”,这份对于野味的极致追求令人敬佩。

对原子娱乐团队而言,“拍出行业标杆作品”并非空想,正是这种“野心”让《野生厨房》的节目品质有了不断上升的可能。

伴随着节目“野性”的逐渐升温,下周六12:00芒果TV,野生家族将来到玉龙雪山脚下寻找犏牛、高能挑战“挤牛奶”项目,届时,原子娱乐团队还将玩转哪些新花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Tags:上得了基诺山   入得了原始雨林   《野生厨房》幕后团队竟然这么野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