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殷商古国——湔国,湔族人流行“足浴”,因反叛被武丁铁腕镇压

网络整理 2019-06-27 最新信息

殷墟卜辞中活跃着一支以“湔”命名的神秘部族,即商代湔(jiān)方。湔方与商王朝是对立的,卜辞中相关湔方的事迹多为征伐,主要出现在一期武丁时。学者根据妇好的活动年表分析出商王征伐湔方约在武丁中期。商代湔国的地理位置有三种说法:今四川北川县有湔江,清初《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湔水在(石泉)县西一里。”石泉县,即今天的北川县。《汉书·地理志》记载:今四川汶川县西南有湔水,源出玉垒山(古称湔山)。所以有学者认为商代湔方出自湔水流域一带;第二种说法是“湔”来自“前”,“前”即“泉”,《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有“司徒丑又王师败绩于前城”的记载,对于此“前城”,《读史方舆纪要》说:“在府(洛阳)西南五十里……泉皋,戎邑也,即前城矣。”戎邑,即戎人所筑的城邑,这里居住着泉皋之戎。我们都知道,洛水、伊水之间多有戎人,照此说,湔方的前身是西戎;第三种说法是从卜辞中的其它地名对照推测,相关湔方卜辞中曾反复提到一个国名:戉(yuè),商王曾多次派戉方去征伐湔方,故湔方应该在戉方附近。卜辞中有“艰自西戉”的记载,因此断定戉地位于殷西,湔方也大概位于殷商西北一带,第三种说法较为可信。

殷商古国——湔国,湔族人流行“足浴”,因反叛被武丁铁腕镇压

玉垒山(湔水)

上面第二种说法提到“湔”即“前”,但两字甲骨文不同,似乎没有直接关系。“湔”的甲骨文看似“盆中洗足”的形状,造字本义应该跟“足浴”有关。而“前”的甲骨文则与“止和舟”有关,即“”。据说“歬”是一种很古老的职业:拉纤。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歬”是脚上穿着像船形一样的鞋,原始人类是不穿鞋子的,脚板很容易被各种异物磕伤,后来人们根据脚形发明了鞋子,发觉穿了鞋后不但可御寒,走路也更有效率。不管如何,“歬”是一个动态词,行走,即为“前”。而“湔”跟“器皿、足浴”有关,故“湔”也有“洗涤、洗濯”之意,又引申到“湔雪(昭雪冤屈)”。古时有旧俗:湔裙。古代妇女最怕的就是难产,怀孕女子多去河中洗裙,不易难产。所以商代湔方与洛伊流域的“前城”的说法基本可以否定。早期湔族可能来源于一种“足浴”的习俗。

殷商古国——湔国,湔族人流行“足浴”,因反叛被武丁铁腕镇压

湔的甲骨文

湔方与商王朝是敌对关系,一期很多卜辞记述了商王伐湔方的事迹。湔方位于殷西北,与附近的土方、(上工下口)方一样势力很强,处处与商王朝作对。卜辞:“……贞戉其伐湔方。”戉,邻近湔方的戉方,臣服于商,戉方可能还充当着监视湔方的作用。卜辞中还有戉方替商王围剿土方的记载,可见戉方不但作为商王征伐的工具,还是替商王室镇守西北部的戍边勇士,因此戉方经常受到(上工下口)方的报复性入侵。该卜辞大意是商王令戉军讨伐湔方。卜辞:“贞戉受湔方佑。”、“贞戉弗其受湔方佑。”商王不敢低估湔方的军事实力,因此在贞问时希望上天庇佑戉军能克敌制胜,将湔方一网打尽。卜辞中有“克湔”的记载,估计湔方最终被攻克了。

殷商古国——湔国,湔族人流行“足浴”,因反叛被武丁铁腕镇压

湔方应该亡于武丁时,此后各期卜辞中不见湔方的踪迹,湔族人应该被迫迁徙了。他们去了哪里?纵观零星的古籍资料,不得不又将目光聚焦在以上湔方地理位置的第一种说法。战国时有古地名“湔氐道”,在蜀郡,古蜀国地。氐(dī),古族名,一种游牧民族。湔氐,就是一支姓湔的游牧民族,比如羌氐,即由羌人形成的民族,卜辞中记载方国多拿羌氐向商王进贡作人祭。古籍记载至少战国时古蜀地生活着一支叫“湔氐”的民族,一直到汉朝时还存在。《史记·将相年表》记载:“惠孝三年,湔氐反,击之。”说明汉惠帝三年,即公元前192年,这里的湔氐族人曾发生反叛,被汉王朝镇压。这支湔氐族活动区域有个地方叫“湔氐道”,东晋《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水利工程师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曾到过此地。都江堰古称“湔堋”,跟当地的湔水、湔山和这支湔氐有关,因此推测,当年修筑都江堰的劳役可能大部分来自当地的湔氐。有说法认为,这支湔氐族人可能就是商代湔方族人南迁所致。

文/堰风

殷商古国——周国,周人隐忍一个多世纪,终“吃”商取而代之

本文作者:堰风来袭(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664313626691226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武丁   商朝   春秋战国   甲骨文   足浴   北川   四川   读史方舆纪要   都江堰   东晋   妇好   石泉   汉朝   汉书   地理   汉惠帝   伊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