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汉臣”还是“魏臣”?荀彧的死,代表着与曹操合作关系的破裂!

网络整理 2019-06-01 最新信息

前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不休。除了各路军阀外,还有一股势力在左右着局势,那就是世族豪强。颍川荀氏便是当时汝颖地区当之无愧的世家望族,而荀彧又是当时颍川荀氏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像荀彧与曹操一样这样拧巴的君臣关系,荀彧内心忠于汉室,但是汉室倾颓,不得不依附曹操来一展报复。随着曹操势力不断增强,“汉贼”之心越来越明显,曹操的一系列行为,也让荀彧越来越心寒,这位曹操手下“第一谋士”最终与曹操决裂,而被曹操赐死。

“汉臣”还是“魏臣”?荀彧的死,代表着与曹操合作关系的破裂!

一汝颖集团与荀彧的汉室情节

曹操起兵初期,主要活动区域是谯沛和汝颍地区,之后曹操政权形成了两大政治集团,一为谯沛集团,为谯沛地区的官僚武人集团,主要掌握了曹魏政权的军事力量,二为汝颍集团,是汝颍地区的世族文人集团,主要把控了政治 。汝颍集团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东汉的“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后,社会动荡,各处军阀与世家大族联合起来,而汝颍地区的世族则投靠了曹操。汝颍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荀彧、荀攸、钟繇、陈群等,荀彧是核心人物,也是当时士大夫的领袖人物。

荀彧的祖父荀淑是东汉后期的名士大儒,李固、李膺、王畅都师从过荀淑,此三人都是当世名贤,特别是李膺和王畅,同属汉末八俊,又是党人领袖,那么,荀淑的名声可想而知。荀淑有八子,都以文化见长,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曾任济南相,叔叔荀爽更是官至司空位在三公。荀彧从小在这种世家氛围中长大,接受的都是正统思想,忠于汉天子,忠于汉室,这是荀彧的信仰,也是他日后悲剧的根源。

“汉臣”还是“魏臣”?荀彧的死,代表着与曹操合作关系的破裂!

二曹操手下首席谋士,帮助曹操平定北方

在是否迎回汉献帝这个问题上,荀彧力排众议,坚持要迎天子,这其中固然有对天子的忠心,但更重要的是,荀彧比多数人看的长远。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大多认为汉献帝只不过是个累赘而已。但是荀彧劝曹操说:

昔高祖东伐,为义帝搞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应此时而从民望··一秉致公以服雄杰……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虽然当时汉室威严扫地,汉天子也只不过是各路诸侯手中的一个傀儡,但是,天下的民心还是在汉室的,如果汉献帝这张牌打得好,那将会民心归顺。荀彧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力劝曹操迎回天子,和袁绍不同,曹操完全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抢先一步迎献帝迁都许昌,抢占了“天时”。

通过迎天子这件事,曹操对荀彧更加信赖,委以重任:

“进彧为待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军国事皆与筹焉。

可见,荀彧已经俨然成为曹操的首席谋士。曹操势力的不断发展,引起了袁绍的注意。一向骄横的袁绍,对曹操再也无法容忍,把及早消灭曹操集团视为当务之急。于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生死决战不仅已成为不可避免之势,而且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公元200年,曹操、袁绍两大集团决战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境)。当时袁绍对二十万,曹操军队只有数万,而且粮草不济,双方力量过于悬殊。曹操心怀恐惧,于是写信给留守许昌的荀彧,想要回军许昌,暂时不和袁绍决战。被荀彧阻止,荀彧认为: 双方已经相持半年,都气势衰竭,防范松懈,这时候,正是出奇兵致胜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时候,许攸又来献计,最后曹操出奇兵奇袭乌巢,烧毁袁绍军粮,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在官渡之战期间,荀彧坐镇许昌,统管后方一切事宜,稳定了后方,这也为曹操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曹操破袁绍,信心倍增,想乘机南征刘表,又被荀彧阻止。荀或指出: 袁绍初败,其众离心,应乘其困先定北方。若举众南下,背离兖豫,袁绍收其余部,东山再起,乘虚而入,兖豫有失,则前功尽弃。应该说,荀彧是非常理智的,如果当时曹操冒然南征刘表,袁绍的几个儿子肯定会在后方作乱,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准。

官渡之战前后二策,使曹操对荀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不如荀或。荀彧的计策决定着官渡之战的胜负,其谋略决不在赤壁之战中的孔明、周喻之下。只是作为曹操侍从身分的荀或不像孔明、周瑜在蜀、吴那样拥权而已。

“汉臣”还是“魏臣”?荀彧的死,代表着与曹操合作关系的破裂!

三 严格来说,曹操和荀彧之间是合作关系,而非君臣关系

应该说,曹操和荀彧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君臣关系。虽然在对汉室态度这个问题上他们有分歧,但是统一天下,结束乱世是曹操和荀彧共同的理想,这也是他们能合作的基础。对荀彧来说,依附于曹操集团,有可能实现这个理想,而对曹操来说,荀彧在汝颖集团中巨大的名望,可以起到连锁效应,使得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曹操集团来。

不可否认,曹操为实现天下统一、维护汉室威严(至少在前期是这样的),还是做了很多努力的。割据淮南的袁术自己认为: “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袁术自立为帝后,曹出兵讨伐袁术,最后袁术兵败身死。之后,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东征西讨,剪灭众多割据势力,其军事上的不断胜利,使荀彧达到了延续汉朝统治的目的。正如曹操所言: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汉臣”还是“魏臣”?荀彧的死,代表着与曹操合作关系的破裂!

四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力的局势已经形成,汉室对曹操来说再无利用价值,荀彧和曹操关系也趋于破裂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力的局势已经形成,北方早已稳定,对曹操来说,汉室汉天子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行为越来越明显了。

建安十七年(212),董昭进谏曹操加九锡,进爵为公,“昭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曹操将要彻底抛弃汉室了。这时候,荀彧进谏,他说:

“( 曹操) 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知道曹操的心思吗,当然知道。荀彧辅助曹操二十年,他一直很清楚曹操想要什么。汉室,汉天子,总有一天会被曹操一脚踢开,不留给他们一丝尊严。荀彧当然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他也阻止不了这一天的到来,在董昭劝曹操加九锡封王、群臣一片附和的情况下,荀彧独自站了出来反对,荀彧很清楚反对的后果是什么,但是他还是做了。

果然,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十分嫉恨。借征伐孙权的机会把荀彧留在寿春,并逼其自杀。《魏氏春秋》载:

“太祖馈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连杀人都这么不留痕迹。而对于荀彧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当初他吧希望寄托在曹孟德身上,希望此人能真正匡扶汉室,肃清乾坤。但是,曹操的做法,缺与荀彧心中的理想越来越远,荀彧也在矛盾中忍受折磨,当曹操决定加九锡,进爵国公后,荀彧决定,他不再矛盾下去了,既然阻止不了,那就为自己的理想殉葬。

在荀彧死后不久,曹操就加九锡,进封魏王,力登基称帝之差最后一步。不过,他终究是没能迈出那一步。

“汉臣”还是“魏臣”?荀彧的死,代表着与曹操合作关系的破裂!

结语

荀彧死后,他的身份在曹魏开国功臣和东汉殉国忠臣之间几经转换。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死后不久,曹魏政权曾将其排除出魏臣之列。魏晋禅代之际,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出现了追认荀彧为魏臣的转变,晋宋更替时荀彧又被范晔和裴松之追认为汉臣,并给予极高的道德评价。到底是“汉臣”还是“魏臣”,荀彧心里一直是清楚的。

本文作者:一卷青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13205269469645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荀彧   曹操   袁术   袁绍   荀淑   许昌   汉献帝   东汉   历史   王畅   赤壁之战   许攸   汉朝   党锢之祸   李固   刘表   文化   钟繇   河南   荀攸   中牟   三国   楚义帝   淮南   中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