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假如扶苏没有死,秦朝的结局会走向何处?

网络整理 2019-06-02 最新信息

公元前210年七月的一天,听使者宣读完始皇帝的遗照后,此时的他,心里一定痛到了极点。虎毒尚且不食子,可是,三年的等待,等来的却是父皇让他自杀的诏命。

三年前,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父皇的暴戾,父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逮捕并审问所有的儒生。儒生们彼此告发,父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还向全国宣扬,让大家都知道此事,以惩戒后世。他反对父皇焚书坑儒的举措,多次上书劝谏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结果父皇大怒,将他发配到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假如扶苏没有死,秦朝的结局会走向何处?

尽管被发配到边境,他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不应该再实行商鞅变法以来重典酷刑。在战国纷争的时期,采用重点酷刑,奖励耕战,能够有利于增强国力,统一天下。但是一统天下之后,广大民众苦于战火久已,就应该施行仁政,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可是,在战火中一路拼杀过来的父皇,确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妇人之仁”。政见不合,让曾经亲密的父子之情渐渐疏远。更可恨的是,自己最小的弟弟胡亥跟其师傅赵高趁机进谗言迫害他。于是他被贬离咸阳,不得诏,永世不得入咸阳。

来到上郡后,他心里一直郁郁寡欢。蒙恬劝告他说,既来之则安之,守边也很重要。扶苏感到蒙恬待他诚恳热心,便安下心来协助蒙恬训练军队,抵御外寇。而且,他改革了一些上郡地区的苛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整个上郡地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无不称赞公子贤德。看到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同时,他心中也迫切的希望,英明神武的父皇,能够早日回心转意,认同自己的理想。

天不遂人愿,等来的却是父皇的让其自杀的遗照。眼角的泪水淌下,心里的悲愤汹涌。不知道是因为父皇崩逝而伤心,还是为自己的末路而悲痛。拿起宝剑,转身向内宅走去。忽然蒙恬却抓住了自己的衣角,劝谏道:“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您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他听完沉默了许久,说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让我自杀是父亲的命令!”话音刚落,他便挥剑自刎……

这一幕,跟《琅琊榜》中梁帝赐死自己的长子祁王的场景何其相似!只不过,他,始皇帝的长子扶苏,永远不可能知道那份让他自杀的诏书其实是赵高伪造的。他死后,最小的弟弟胡亥继承了父皇的帝位,但是朝廷的大权却掌握在赵高手中。更让人的惋惜的是,大秦帝国在赵高和胡亥手中,很快走向了灭亡。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想当年他的父皇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华夏,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大秦帝国。谁成想,父皇晚年的一念之差,不但葬送了的长子扶苏,还让大秦万世基业付诸东流。“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父皇以此命名,足见对此子的喜爱,寄托着他无限的期望。所以一直到死,他都认为父皇是喜欢自己的。父皇让他去上郡戍边,心里也是想磨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杀伐果断一些,才好承继大统。虽然最后等来的是一纸赐死的诏书,他心里怀着对父皇的忠顺,依旧听从父皇的旨意。

历史没有假设,虽然我很想知道,如果扶苏没有自刎,而是带领着蒙恬和三十万大军去扫除奸凶,匡扶社稷,当上皇帝后,去改革弊政,与民修养生息,是不是会出现像汉朝文景之治那样的繁盛景象?是不是秦朝如始皇帝当初预想的那样,秦二世、三世,乃至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历史总是最无情的,却又是最合乎某种规律的。秦灭楚国时,楚将项燕自刎前曾呼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后,项燕的孙子项羽破釜沉舟,击溃了秦军的主力,灭亡了大秦帝国。斯人已逝,留给后人的只能是惋惜。王朝的兴衰更替,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复的两千多年,这样的惋惜又有多少呢?

本文作者:让时间浪费得有价值(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50738193429351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扶苏   蒙恬   秦朝   秦二世   历史   咸阳   琅琊榜   秦始皇   项燕   文景之治   诗经   汉朝   孔子   战国时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