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于慎行与黄河鲤鱼

网络整理 2019-06-25 最新信息

作者:武俊岭

于慎行与黄河鲤鱼

于慎行是明代万历年间有名的大臣,曾一度入阁。现在的东阿人一提起他,还以“于阁老”尊称。

对于慎行,人们大半知道他17岁乡试中举,20多岁考中进士,随后成为皇帝的老师。但是,于慎行的一生,与黄河鲤鱼还有着莫大的缘分。这一点,就不为众人所知了。下面,我就写一写吧。

话说于慎行15岁这年,由于天天钻研四书五经,弄得头晕眼花。七月的一天,他去寻访学友冯琦。但是,却是白跑一趟——冯琦随着他的父亲去扬州了。冯琦是于慎行十分敬佩的人,学问渊博。于慎行本有好多问题要请教他的。

于慎行独自骑在一匹健骡上,沿着黄河,慢慢地往东行走。看看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河,水流平静,只有风儿吹来之时,才于水边激起细碎的浪花。很自然的,于慎行想起学问上的迷茫:孟子所说的“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中的巨室,难道仅仅指数代官宦之家吗?

渐渐地,于慎行来到一个叫做“艾山”的地方。于慎行突然听到一种轰轰隆隆的声音,像夏天的雷鸣,似万马的奔腾。好奇心驱使着他,往骡子身上抽了两鞭子。骡子咴咴嘶叫几声,然后开始飞奔起来。

于慎行与黄河鲤鱼

不一会儿,于慎行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壮观景象。

但见,水面宽由十几里的黄河,遇到了两山夹峙的卡口。这卡口,宽不足一里。黄河水从卡口西边几里开始收缩,到卡口前,平静的水流急速起来。

浑浊的黄河之水,不时掀起两、三米的浪头,往岸边石壁上猛然砸去。水石相触,于阳光下迸发成散金碎玉。卡口处的黄河主流,河水奔腾怒吼,汹涌澎湃。

于慎行博览群书,自然想起了《埤雅·释 鱼》上写的:“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上说的:“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这激发起于慎行的极大想象力:鲤鱼化而为龙,是何等伟大的变化啊。鲤鱼跳龙门,又是何等让人振奋的情景啊:于浑黄的河水里,金黄色的鲤鱼奋力跳跃。由鲤鱼,于慎行想到了人。人,何尝不可以像鲤鱼那样,跳过乡试、殿试的门坎,成为人中龙凤呢。要想实现这样的愿望,就不能被学问上的一时迷茫所困,而是要知难而进。

让于慎行一生不能忘记的景象,在卡口的中流出现了。于慎行看见,在翻腾着白色浪花的水体之面,迸射出一道一道的金光。这金光,自卡口西边射出,至卡口东边没入差不多有半里长的距离。

于慎行用手背揉揉眼睛。这次,他看清了,那金光是一条一条鲤鱼的飞行形成的。鲤鱼冲出水面,于空中划一道长长的金色弧线,然后又复投入水中。这些飞行的鲤鱼,有十斤八斤的,有三斤五斤的,甚至于,还有不足一斤的。于慎行想到,看来,只要有飞行、跳跃之志,能够跳过卡口的鲤鱼,是不分大小。

这时的于慎行,心里十分亮堂,非常满足。见到这样奇异的情景,更加坚定了他在科举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他虽然没有到过山西河津的龙门,但艾山卡口的水流之急,想必是不会输给龙门的。

两年后,于慎行参加乡试,一举中举。

于慎行与黄河鲤鱼

中举后的于慎行,几乎足不出户。他天天研究儒家经典,揣摸八股文章。此外,他还创作诗歌。

这天,于慎行正看着看着书,突然一下子晕到在桌子上。书童及时发现,报告给于老爷。于老爷慌忙让下人把一个老中医请来。

老中医把了把于慎行的脉,对于老爷说,公子过于用功,需要补补脑子。

于老爷问,用什么补呢?

老中医哈哈一笑,说很方便,守着黄河,有的是鲤鱼。

于老爷听了,说鲤鱼,以前吃得不多咱这里靠山,主要吃山珍了。

老中医说,鲤鱼很好!

说完,老中医起身,刚刚迈出两步,又止住,对于慎行说,最好十天吃一次鲤鱼,要鲜的。最好公子自己去河边买,随便练练筋骨。

连着吃了三天黄河鲤鱼的于慎行,身体慢慢康复。这天,他翻阅书籍,看到“黄河之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看到“彩而金者,洛鲤最贵,江汉次之,昊会而下”。于是,他便想到,一条黄河自上而下,洛阳的鲤鱼也一定会顺流而下,游到东阿来的。

这天,于慎行让书童陪伴着,到黄河边来买鱼。

一条小船,于黄河波浪里起伏。船头,站定一只鱼鹰远看,像是一块黑铁。渔夫看到有人招手,便向岸边摇桨而来。

船到岸边,渔夫跳下船来。顺手,把一只木桶拎到干地上。

于慎行低头观看,见半桶水里有十几条鲤鱼。三斤以上的,有两、三条。其余的,有一斤的,还有不到一斤的。

我全要!

渔夫十分高兴,接过书童手中的篮子,把鱼全部倒了进去。

过秤。二十五斤!

于慎行把一块碎银子递给渔夫。

于慎行把三条大一点的鱼拿出来,剩下的,一下子倒入河水里。鱼儿入水,摇着尾巴悠悠远去。

书童大惊,说公子那可是咱们用银子买来的啊。

于慎行说,鱼那么小,你忍心吃啊!?说完,大步往前走去。

书童连忙把三条大鱼拾到篮子里,然后去追于慎行。

于慎行把小鱼放生的举动,使得渔夫呆愣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十天后,于慎行又来买鱼。他把这渔夫的鱼全部买下。之后,只把几条大鱼剩在篮子里余下的小鱼全部放生。

第三次,渔夫说话了,于公子,这次我没有小鱼了,只有四条大的。我现在一网下去,要是没有大鱼,我就把小鱼全部放走。

你有菩萨心肠。于慎行说。

鱼,也是一条生灵啊!渔夫感叹。

经常吃鲤鱼的于慎行,眼睛越来越明亮了。全身上下,再没有出现不舒服的地方。

23岁那年,于慎行成为进士。

官场生涯,与23岁之前的岁月相比,要复杂险恶得多。在给皇帝当讲师的那几年,于慎行时时小心,在传授儒家经典时,唯恐那怕是一个小地方出现错误。

万历六年,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尊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的意见。神宗离不开居政,予以批准,使得朝野大哗。于慎行与其他大臣一起疏谏,以纲常大义、父子伦理劝神宗收回成命。对此,张居正很不高兴。一次,他见到于慎行时说:“可远,你是我最赏识的学生之一,我平时待你不薄,没想到你也这样对我!”于慎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对我不错,我才不得不这样做!”

于慎行十分明白,继续在朝为官,势必经常地与张居正打交道。直爽的个性让他萌生退隐之心。秋风渐起,于慎行强烈地思念起故乡来。故乡的好处有很多种,黄河鲫鱼的美味,要算是其中之一。

于慎行辞去官职,一家人回到东阿。

此时的于慎行,虽然还不到40岁,但身体已大不如前。好在现在是无官一身轻了,于慎行得以随意生活,调养身子。

还是黄河鲤鱼,不过,这一次,于慎行听从一位中医的意见,加了阿胶。三五天,于慎行就要吃一次阿胶炖鲤鱼。中医给他说,阿胶是补气血的,鲤鱼是肝、脾、肾都补。大人人到中年,多食鲤鱼,于身体是大有裨益的。

于慎行让家人去河边买鱼,还是早年的规距:只要大鱼,小鱼则买下放生。

渐渐地,于慎行吃出了黄河鲤鱼的至味。与早年相比,加阿胶后的鲤鱼,味道更加鲜美入口感觉更是美妙。吃进肠胃后,消化十分容易。

身体渐渐健壮的于慎行,开始由一名书童陪伴,骑着骏马,对黄河两岸、泰山以西的风景佳胜之处,进行流连观赏。他随意而行,累了,便号下店房休息。吃饭,隔个三五天便会让店家安排一道鲤鱼。

于慎行游历山水,其目的在于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他看见远山淡影,就会发而为“朝为山上云,慕为川涧雨。变化在君心,然疑不得语”。有朋友来访,他则写出“谷城山庄旧田家,坐客开樽对晚霞。种秫新醅陶令酒,为园近接邵候瓜。”

应该说,于慎行归田园居后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写出了《谷山笔麈》十八卷。此书,《明史·艺文志》、《山东通志》都予以著录。于慎行“明习典制”、“学有原委、贯穿百家”并且身历官场多年,所以对明代的典章、礼乐、人物、文史、兵刑、释道、财赋、边塞诸事甚为熟悉他还能做到借古镜今,追源溯流,间及明代以前史事。

此书,价值很多。揭露明代官场腐败,是其一。于慎行写到“官无大小,皆有定价”。官员们谈及官职升降,有一句口头禅是:“协调、协调”(也就是“调停”之意)。于慎行又具体解释了一下:就是视后台和交钱的情况而定官职,并不论德、才如何。

大员们制定方针政策时,有一句口头禅是:“作用、作用”。也就是说,决策者觉着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干。并且,还得讲一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不顾社稷、百姓如何。

读着《谷山笔麈》当中这样的佳妙之处,我自然想到了黄河鲤鱼。是啊,正是黄河鲤鱼,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于慎行的身体健康、才思敏捷才使得我们后人能够读到于慎行的锦绣文章。

本文作者:古阿黄药师(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592719294719641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鲤鱼   黄河   明朝   东阿县   孟子   河津   成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