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努尔哈赤带清军入关之大明王朝精锐尽失

网络整理 2019-04-26 最新信息

浑河之战

此役明军精锐的戚家军和白杆兵均被歼灭。

浑河之战发生于天启元年。此时明朝军事情报体系运行效率尚且没有得到彻底整治,运行效率很差,各类军事信息都不能正确掌握以及及时上报。要等到天启驾崩时情况才彻底扭转,但是很快又随着崇祯的调整而荒废。

努尔哈赤带清军入关之大明王朝精锐尽失

此战,明军作战主力是四千白杆兵和三千戚家军。此外还有数万主力畏敌如虎抛弃友军撤退,其中一名将领后来又因此后悔,但是大错已经铸成。清军投入了精锐主力数万,最精锐的两黄旗,以及两白旗,都遭到严重挫折。战役最激烈的时候,占据战场优势、采取攻势的清军将领甚至请求努尔哈赤放弃战役。但是努尔哈赤坚决拒绝,坚持必须歼灭。为此清军强迫被俘的明军炮兵向明军开炮。最终,白杆兵全军覆没,戚家军打光了弹药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带清军入关之大明王朝精锐尽失

此战在政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朝在萨尔浒之战失败后,意识到努尔哈赤带领下的后金军几乎完全脱胎于明军,但是又针对明军的一些特点有意加强(比如说明军一般要求携带三日粮而后金要求携带五日粮,明军十分重视骑兵而后金在重视骑兵的同时也加强了步兵建设),特别是努尔哈赤学习明军精锐的做法严肃军令,大大提高了后金军的组织程度。于是,在明神宗和熊廷弼的决策下,明朝选择了暂避锋芒、整训军队的后发制人战略。

努尔哈赤带清军入关之大明王朝精锐尽失

这一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征集天下精锐进驻辽东。

如果以为征集天下精锐是为了稳定战局、歼灭敌人,那就错了。这样想,还是是将视野局限在了具体战斗上。明神宗-熊廷弼后发制人战略的关键,其实放在了建军上。

征集天下精锐的真实目的,是以这些精锐为基础,通过实战验证,最终在辽东建立一个全新的军事体系,以替代李成梁家族对辽东军事的深刻影响。

努尔哈赤带清军入关之大明王朝精锐尽失

从当时辽东的政治环境上来说,这个设计是最合理的。第一,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军,本质上是对李成梁军事体制的借鉴、效仿和加强。第二,李成梁之后的辽东明军,已经不复李成梁季盛时期的强大(特别是李如松砍蒙古时中伏战死以后更加削弱)。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辽东明军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已经不具备击败努尔哈赤的能力。而现成的事实也是萨尔浒之战以及一系列败仗。那么,抛弃这个失败的体系,另起炉灶是最佳的办法。但是这需要过渡期。不能在新军没有建立前抛弃旧军,导致国防真空。也不能毫无根据地随意组建新军,而不考虑实战检验。这样,先征集精锐,在观察他们对辽东军事环境的适应能力,然后拿出有力战绩,进而以此为基础扩充和编练军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努尔哈赤带清军入关之大明王朝精锐尽失

明神宗万历和熊廷弼事实上已经开始了这一步骤。

但是,萨尔浒之战的第二年,明神宗万历就死了。然后熊廷弼马上就遭到了围攻弹劾,被撤职。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第一,明军精锐已经到了辽东,但是保护他们的两级上司都没了。第二,前往辽东的明军精锐可以说都是架子部队,兵力并不多,但是干部却很充足。比如说戚家军只不过是三千人而已,但是带军的将领确实继承戚继光衣钵的戚金。白杆兵也是统帅亲自带队。

努尔哈赤带清军入关之大明王朝精锐尽失

于是,在明神宗万历去世后的天启元年,马上就爆发了一场葬送了明军一批精锐的浑河之战。而在战役中,努尔哈赤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决心,誓要歼灭这两支精锐。

浑河之战是一场规模不算很大、但是烈度却相当可观战役。此战的直接意义,是明军损失了一批可以扩建新军的种子军团,后金也更加确立了令行禁止、承受较大伤亡的战场纪律。从建军的角度来说,明朝遭受了重挫,而后金得到了显著的成长。

本文作者:l历史大观(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85515764763905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努尔哈赤   明朝   熊廷弼   明神宗   李成梁   戚继光   蒙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